级别: 圖文專員
UID: 1459784
精华: 0
发帖: 88745
威望: 0 点
金钱: 210926 RMB
贡献值: 147 点
注册时间: 2020-09-01
最后登录: 2024-11-17
0楼  发表于: 2024-08-03 00:13

找回失去的微笑 作者:刘善勇 转

  秋高气爽的一天,到沂蒙老区的乡村走了一趟,才惊觉我们,尤为城里人在逐渐失去人性中那种最原始的特性,就是那种极具简单的纯朴和友善,和蔼微笑。

这个看起来似乎没什么大不了的特性性,在如今的城市中,不管走在大街还是小巷,抑或是商场超市,那种和蔼微笑已是很难看的见。这种人性原始的特性消失后,居住在城里的人,不管老人还是年轻人,都过着浮躁不安的日子。我就有这种感觉。尽管这种人在社会上只有极小部份,也不能等闲视之,作为有良心的中国人应该义不容辞,去呼吁全社会的人把失去的那种微笑找回来。

过去一提到沂蒙老区乡村,脑海里便马上浮现出“落后”两个字,现在想来实则欠妥。不能单纯的用落后去形容沂蒙老区乡村,物质生活简单并不等于落后,扎根在贫瘠黑土地上的乡村人,追求精神生活富足所作的努力,岂是城里人可比得上的。

在沂蒙老区乡村人家里,电视机,电冰箱或电话,不能说看不到,但看到的是少之又少。可是他们都懂得微笑。不管是老人,少年或小孩,当你去他们家做客时,迎接你的便是和蔼的微笑,亲人般地称呼:老弟,大哥或叔叔,女的呢,则称大妹子,大姐或阿姨。看上去他们的言谈举止,难免有些粗俗,莽撞,但却是那样地坦率诚恳。然而,我望着他们带有皱纹的脸庞上那无遮无掩的微笑,聆听着他们亲切的称呼,却总感到有些不对劲,总也笑不出来。偶尔脸上也禁不住会露出一丝浅浅的笑意,只不过是流于外表的客套。而他们却仿佛在告诉我,缺乏良好的物质生活,人还是可以笑得出来的,笑容跟生活条件没有多大关系。

在村头的一个地瓜摊我想买些地瓜,凡是远离城市,远离厂矿企业的田野里种出来的农作物,城里人都爱吃,说是无污染纯绿色食品。摊主是一位中年妇女,黝黑的脸庞上写着和蔼,见我要买地瓜,她马上便把一筐的地瓜倒出来让我任意挑选。这时候城里人的那种“小人之心”便在我身上无遮无掩地显现出来,为买五六斤地瓜,我几乎把倒出筐的所有地瓜翻腾了个遍。待挑好选好秤好付了钱,却又发现其中一块地瓜上有点黑斑,拿出来要求换时,我心却砰砰的跳,惟恐遭到拒绝,或看到一张不耐烦的黑脸。作为城里人,作为受过所谓文明洗礼的人,无疑都会这么想。因为类似的情况,在城里的集市摊贩,摊主肯定白眼一瞪脸一翻,决不会轻易答应你的请求。如果你硬要坚持,只能付出一定的代价,多花些银两了。 然而在这里,我的担心是多余的,因我见到的是一张和蔼微笑的脸孔,外加一句“大哥,您尽管换就是,哪块相不中就拿出来换,没关系”。这一句“大哥”一句“没关系”,竟把我和她的情感距离一下子拉近了。这让我意识到,生意做不成是不须拿顾客来出气的。这种诚恳的服务,从现代管理学来讲,是非常优秀的服务态度。但对纯朴,善良的沂蒙老区乡村人来说,这只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。

在旅途的公交车上遇到去沂蒙老区乡村的游客,闲聊中得知其中好多乘客都是沂蒙老区乡村的常客。大家聊起再去的原因,几乎异口同声,说离不开那儿的人;离不开那儿的纯朴,善良,微笑。其实,那就是人共有的本性。

事实上,城里人大多是乡下人变的,不是这辈就是上辈,或上上辈,而且如今仍有不少乡下人在变,这是个大趋势,没哪个人可阻挡了得。况且,城市和乡村并非万古不变,随着经济的发达,生活的富庶,文明的进步,城市和乡村的界限自然也就越来越模糊不清。如今的乡下人不就学城里人,住楼房吃饭店烫头发;城里人也学乡下人,吃粗粮穿布衣养猫养狗。能够相互发现相互弥补。既然如此,失去的微笑又何愁找不回来呢。